你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生產線的檢驗員,負責判定產品是否符合要求,你的主管告訴你,你每天都要落實做好生產線的首件檢查,只有首件符合了才允許生產線進行生產。你嚴格執(zhí)行了首件檢查制度,就是每次開機時抽取了三個產品進行檢驗,當這三個產品都符合要求的時候,你才會簽署同意繼續(xù)生產的通知單。但是不久你就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首件被判定合格了,但是接下來的生產并不順利,在生產過程中還是出現(xiàn)了許多產品不符合要求,這是為什么,你百思不得其解,直到一個工作了十年的檢驗員告訴你原因。
很多企業(yè)都認為,首先抽取最開始的三個產品,進行產品的符合性判定,但這是遠遠不夠的,首先檢查必須包含兩個方面的確認。一方面就是確認生產線的準備情況,也就是生產線的人機、料法、環(huán)測,這是不是都已經按既定的要求準備好了嗎?例如過程控制的各類參數(shù)是不是在規(guī)定范圍內,設備、工裝、夾具是否正常,測量設備是否到位,作業(yè)人員是否具備資格,生產環(huán)境是否符合要求,原材料是否合格。只有過程控制要素都確認符合要求了,才能進行產品符合性的判定。
所以另一方面才開始產品符合性的判定。在有可能的情況下首件最好不要連續(xù)抽取產品,因為連續(xù)的產品基本是一致的,在生產范圍內盡可能間隔的抽取。比如首件生產了十個,那就是間隔三個,抽取三個來進行判定。最后要判定產品是否在公差中心范圍。對于靠近公差上下限的產品,應增加抽樣的數(shù)量,例如產品要求十正負四,當一個產品的尺寸為13時,下一個產品的尺寸很可能就超過了14,所以必須繼續(xù)抽樣確定尺寸是不是在公差中心,如果不是,最好對生產線進行調整。
轉載:http://www.hislan.cn/zixun_detail/11313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