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領導力與“我來”的本質(zhì)聯(lián)系
領導力的核心本質(zhì)是承擔集體責任,這是提升領導力需要進行的首要修煉。在一個團隊或者組織中,面臨集體難題時,能夠挺身而出承擔責任的人往往被視為具有領導力。而“我來”這句口訣正是這種承擔責任的體現(xiàn)。例如在一個項目面臨困境,需要有人站出來承擔額外的工作、協(xié)調(diào)各方關系或者做出艱難決策時,說出“我來”的人,就是在主動承擔集體責任,這是領導力的重要表現(xiàn)。
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人類的默認設置是追隨而非領導。大多數(shù)人都想當領導,是因為領導意味著更高的地位、更大的權(quán)力和更多的金錢,但真正想要發(fā)揮領導力,即挺身而出承擔責任解決集體難題的人卻是少數(shù)。這也說明說“我來”并非是人的本性。范福特的觀點指出我們天生都是追隨者,這有兩個進化上的原因。一是隨大流,在原始環(huán)境中,人越多越安全;二是追隨者通過模仿來學習,能夠避免試錯過程中可能帶來的危險代價。然而在現(xiàn)代領導力的語境下,這種追隨的本能卻成了需要克服的障礙,而“我來”這個口訣就是克服這種障礙的一種方式。
二、“我來”的不同情境下的表現(xiàn)形式
在不同的人際關系情境中,“我來”有著不同的說法。當面對上級和平級時,可以說“讓我來”。這是一種積極主動承擔責任的態(tài)度。例如在一個跨部門合作的項目中,有一些額外的任務需要完成,對平級說“讓我來”,表示自己愿意承擔這部分工作,分擔團隊的壓力。而面對下級時常常需要說“跟我來”?!案襾怼辈粌H僅是承擔責任,更是在挺身而出之后指示方向。作為領導者,自己要有明確的方向,這樣下屬才能追隨。比如在帶領團隊攻克一個技術(shù)難題時,領導者說“跟我來”,然后按照自己規(guī)劃的步驟和方法帶領團隊前進。
三、“我來”與責任感的關系
責任感包含三個維度,即意義感、義務感和信心感。意義感是覺得事情有價值、有好處,這個好處是對集體而言的,即使自己可能不直接受益;義務感是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做這件事,這種義務可能源于職位,也可能源于對群體的認同或者是沒有其他人更合適做這件事;信心感是覺得事情能夠做成功,包括事情本身能夠成功以及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成功。“我來”這個口訣可以助力責任感。當說出“我來”時,其實是在這三個維度上都做出了積極的表態(tài)。表示自己認識到這件事的意義,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做,并且相信自己能夠做好。例如在社區(qū)組織的公益活動中,主動說“我來”負責活動的某個環(huán)節(jié),是因為認識到公益活動對社區(qū)的意義,覺得自己作為社區(qū)一員有義務參與,并且對自己完成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任務有信心。
四、克服說“我來”的困難
說“我來”并不容易,這背后存在著一些心理和社會因素的阻礙。其中一個重要的現(xiàn)象就是責任擴散。在組織當中,一個集體難題涉及的人越多,每個人感受到的責任就越小,挺身而出的可能性就越小。例如在一個大型企業(yè)中,面對一個涉及多個部門的復雜問題,很多人可能會因為覺得有其他人會去解決而選擇不作為。這就需要我們克服這種心理,培養(yǎng)自己的責任感和領導力。在任務分配時,適當?shù)募锌赡芨欣陬I導力和責任感的培養(yǎng)。比如將一個大的項目分解成幾個小的任務,明確每個任務的負責人,減少責任擴散的影響,讓每個人都更清楚自己的責任,從而更有可能說出“我來”。
五、“我來”在領導力修煉中的重要意義
掌握“我來”這個領導力口訣,是提升領導力的一種有效途徑。在別人眼中,能夠經(jīng)常說出“我來”并付諸行動的人,會立刻被視為有領導力的人。這不是一種夸張的說法,而是領導力大師們的觀點。在實際的領導工作中,不需要記憶復雜的領導力理論,只要掌握了像“我來”這樣簡單而有效的口訣的用法,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擁有領導力。它是一種簡單而直接的方式,幫助我們在面對集體難題時,迅速做出承擔責任的反應,從而在團隊中樹立起領導者的形象,動員團隊解決難題。
轉(zhuǎn)載:http://www.hislan.cn/zixun_detail/190641.html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