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管理者即領導者的誤解
在對領導力的理解中,很多人常?;煜芾碚吆皖I導者的概念。管理者側重于維持既定的系統和流程,他們能把握既定的前進方向,卻較難改變這個方向。例如在企業(yè)中,管理者依據現有的規(guī)章制度對員工進行監(jiān)督和工作安排,確保日常運營按部就班地進行。而領導則是影響他人,讓他人追隨自己。像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(zhí)行官李·艾科卡所說,管理者有時就像牽著大狗的小孩子,只能跟著大狗的意愿走,而領導者卻能引導方向。要檢驗一個人是否具有領導能力而非僅僅是管理者,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他能否營造一種積極的改變。如果一個人只能在現有框架內行事,那他更多是管理者角色,而不是領導者。
二、企業(yè)家即領導者的誤解
人們往往認為企業(yè)家都是領導者,這其實是不準確的。企業(yè)家確實擅長發(fā)現和抓住機會,他們能洞察潛在需求并懂得盈利之道。比如一些科技創(chuàng)業(yè)企業(yè)家,他們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市場上尚未被滿足的技術需求,從而創(chuàng)立企業(yè)。然而,并非所有的企業(yè)家都善于與人打交道。許多企業(yè)家意識到自身在人際關系方面的不足,需要尋找精于人際關系的合作伙伴來彌補。因為如果他們不能影響別人,就無法領導別人。一個企業(yè)家可能在商業(yè)策略和機會把握上非常出色,但如果不能帶領團隊成員朝著共同目標努力,缺乏對他人的影響力,就不能稱之為領導者。
三、知識淵博者即領導者的誤解
知識淵博并不等同于具有領導力。在*大學中,有很多才華橫溢的科學家和哲學家,他們的思考能力很強,但領導能力卻可能很低。智商和受教育程度與領導力之間不能畫等號。知識淵博的人可能在學術研究或者理論探討方面表現卓越,但在領導一個團隊、影響他人的行為和決策方面卻可能力不從心。例如,一位資深的科研人員在實驗室里是學術權威,但在組織科研團隊開展跨學科研究、協調不同人員的工作和激勵團隊成員等領導方面的事務時,可能會面臨諸多困難。
四、走在隊伍前面即領導者的誤解
僅僅走在隊伍最前面的人不一定就是領導者。成為領導者,不僅要走在前面,還要有人愿意跟著他走,愿意服從他的領導并且愿意為實現他描繪的愿景而采取行動。比如在一場探險活動中,走在最前面探路的人可能只是探險技能比較好,但如果他不能有效地組織和激勵后面的隊員,不能讓隊員們信任他的決策并跟隨他的步伐,那他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領導者。做一個先行者和成為一名領導者是有本質區(qū)別的。
五、職位高即領導者的誤解
有關領導力*的誤解就是將領導力和職位劃上等號。在中國這種誤解尤甚,因為在現代漢語中,“領導”常被用來指“擔任領導職位的人”。很多人認為領導力是有領導職位的人才需要的,只有擔任領導職位才能發(fā)揮領導力,自己擔任領導職位就是有領導力的證明,因為自己有領導職位所以別人就會服從自己的領導。然而,事實并非如此。就像領導力和愛情、領導職位和婚姻的關系一樣,有婚姻不一定有愛情,擔任領導職位的人不一定有領導力;有愛情不一定有婚姻,真正發(fā)揮領導力的人不一定是擔任領導職位的那個人。而且領導職位有時甚至可能成為發(fā)揮領導力的障礙。真正的領導力是一種影響力,是逐步累積贏得的,而不是由職位賦予的。頭銜只能給人一點時間去增加或毀掉自己的影響力,而不是領導力本身的來源。
轉載:http://www.hislan.cn/zixun_detail/202247.html

